行成于思——一条不仅是感谢辛向荣师姐的博客
-
写在前面:非常感谢青医19级的930er辛向荣师姐,帮助我一起完成了暑期的社会实践任务。在此期间也收获了一些在社会层面上对医疗环境的反思。
事情要从八月份开始说起。Part 01:前期准备
我特意拿出这件事情来说,是因为对我的触动非常大。假期参加的这个社会实践活动,是有关深入基层医院调查全科医生及家庭医生等工作状态以及社区基础医疗服务内容的,而团队成员要到各自家乡去调查当地社区基层医院——在青岛的我,自然就想到了向930师哥师姐求助。团队成员基本上在7月份已经完成任务了,而我由于个人有军训等其他事情没有处理完就一直拖到八月初,内心十分焦急。我当时鼓起勇气,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在群里发了求助信息,尽管并没有把握有人能回我,但出人意料的是,谢晓迪师姐和辛向荣师姐先后找到了我说可以提供一些渠道,让我倍感欣慰。
谢师姐给了一位老师的联系方式,但由于存在一些问题而遗憾作罢,不过我也是要感谢谢晓迪师姐拿出时间来帮助我!之后辛向荣师姐来私信,说她正好在李沧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短暂的下乡实习;而且巧合的是,师姐当时是在结束实习的前几天看到了我的求助。
当时我觉得内心非常的踏实,辛师姐如久旱甘霖、雪中送炭般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但出乎我们两个人意料的是,这次社会实践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简单。Part 02:全科医生
和辛向荣师姐(以下简称“师姐”)交代了实践内容、确定了时间之后,我来到了青岛市李沧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原本我打算一天就可以结束调查,但是来到这里就要面对人生地不熟的问题。事发突然,没有做提前的踩点,而且我本身也属于轻微社恐、重度慢热的人,来到这里找到师姐后就有点慌,毕竟师姐也在忙着工作。
和她稍微聊了一会,看着她熟练的给群众进行体检,我也在思考自己将来的工作生活。
然而,到了十点多钟体检的人还是络绎不绝,于是我们商量我先去全科医生那里,尝试着先去找几位好说话的医生。来到门诊大厅,一楼有6间屋子,有5位全科医生在值班。我按照师姐的说法,再次鼓起勇气,在没有患者来临的空隙进去。结果,估计是我的突然来访让医生十分提防,她表现出并不愿意配合我进行采访,故我只能无功而返。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师姐终于忙完她手边的活,来到我这边听了我的遭遇,之后便自告奋勇地拿着我准备的提问稿进到了医生的门诊室。因为是实习生所以和医生都很熟,所以师姐的采访就顺利很多,也取得了满意的回答。师姐拿着写得满满地采访稿走出了诊室,真的是让我无比的感动,而正当我想要往下一个诊室走的时候,师姐拉住了我,商量了一下,觉得她作为这里的学生更容易采访,所以师姐又主动地进去,完成了第二位医生的采访工作。
出来之时,已经是中午饭时间了。我又是感动,又是惭愧,觉得自己在这里基本上没做什么。师姐带我去吃了那里的午饭,准备下午的采访。Part 03:群众基础
下午2点,原计划是要找医院的负责家庭医生的领导了解情况,结果不在,只好悻悻而归,开始最主要也是最后的任务——采访社区居民,调研群众对于社区医院的看法以及对如家庭医生等社区基础医疗服务的了解和参与程度。
我和师姐走出医院大门,往右手旁边的巷子里一拐,就发现了乘凉的爷爷奶奶,于是我们轮番上阵,蹲下来和他们交流,从而得到了很多采访资料——这期间,师姐显然比我更有经验,但事后我一问,她回答我说她也是第一次,正让我更加佩服了。
一共要调查至少20位群众,目标群体是老年人群体。前期还算顺利,采访了大约6-7位老人之后,师姐回去整理剩下的工作去了,留我一个人继续采访。但奇怪的是,刚才两个人还比较顺利,但当我一个人走访时,却遇到了困难,主要还是又遇到了不愿意配合的人。我当时身上穿着白大褂、手中拿着A4纸,脸上虽然已经是大二学生经历学习生活洗礼的模样,但终究还是被人看出来涉世未深、没有经历过社会的毒打,就被人拒之门外了吧。显然我单独走访得到的结果不好,吃了几回闭门羹不说,人家一看到白大褂就皱起了眉头,我话还没开口,被采访者的态度语气就已经很不耐烦,没有给我继续采访的机会。
这让我很是难受,不得不等待师姐忙完工作,好在没等很久她就过来了,问了一下情况也没多说什么,继续一块抓紧时间把剩下的人采访完。两个人工作就顺利很多,但其间我们被说我们是推销并着急赶我们走的一户人家气得哭笑不得,怎么解释都不听。
下午接近5点,我们结束了社区居民调研,虽然过程坎坷。师姐和我一块下班的路上还给我们买了冰水——任我怎么拦也拦不住,师姐真是太好了。她准备回海慈那边休息,我在地铁站和师姐说着不知道第几遍的感谢,然后踏上了相反的地铁回家了。Part 04:实践反思
正如我标题所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感谢辛师姐的博客,也如我上文所描述,我想趁这次经历反思一下现在的社会状况。
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党和国家始终要把人民的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而作为党支部成员,我要积极地相应国家“下乡走基层”的号召,走到人民群众中间,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医学的目标就是除人类之病痛、救生命于将倾。
那么如何将医学与基层进行有机地结合,就是我本次基层调研最注重的一点。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地方政策,都在竭尽全力为广大的群众提供基础的服务、做好生命的保障,让群众能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医疗检查等。在社区街道,我能明显感受到与市中心完全不一样的医疗体系模式;在这里,全科医生与群众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这一点能在对群众的走访调研之中有所体现,而到了城市里的大医院,那里条目清晰的科室、数以百计的专家医生,虽然医疗条件比社区医院要好,但是医生缺少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机会,也许这个复杂、纷杂、繁杂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条件不再允许大城市医院预留充足的时间和广大群众建立更进一步的关系,间接导致群众、尤其是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对医生及医疗制度、待遇福利等不甚了解的情况出现。
以上的问题还反映在社区调研过程中。在对社区居民进行随机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居民不是非常愿意配合我们进行调研,有的甚至会把我们认作推销人员而遭到排斥,对我们的调研来说无疑造成了不小的困难。我的感悟不像他人只对结果进行反馈分析,而更是会对“基层”这个广泛的群众基础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思。那么医生与群众之间的隔阂,体现在之前所说的误认为是“推销”而不予配合,除此之外还有普及率不高、群众积极性差等方面。就我对家庭医生的了解来看,这是一项便民利民的举措,竟然调研结果和我们想象的有很大的出入,这是为什么?真的只是居民文化程度的问题吗?社区居委会、社区医院是不是有没尽到的责任?为什么居民会对身穿白大褂的人有所抵触?难道医生不是应该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互相建立良好关系的吗?到底还有谁在背后以一种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方式阻碍着家庭医生项目等各个便民举措向前推进?这个社会的“病根”到底在哪里?医疗行业的“乱象”究竟怎么办?这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这就提醒我们,任何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必然需要良好的群众基础,乱象丛生的行业必然会激化群众之间的矛盾。
而调研过程中,也遇到了对医生心怀感念的群众,这说明群众的良知不会随着行业的腐朽化而埋没,相反这种群众与医生良好的关系建立才是基层建设最需要追求的境界之一。如果医院、社区等服务行业都不再“服务”群众,那其意义都是架空的、是毫无价值甚至有害的、是一定要接受批判和改造的。
对全科医生以及负责人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双方对于家庭医生的建设了解的都比较深刻,也基本上与事实相符,也不是天马行空,很符合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的要求。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切实有效,看得出来这部分被调研的医生是实实在在地办事、实实在在地落实家庭医生工作,实实在在的为人民谋幸福、谋福利。这种态度是值得表扬的。同时,我也感受到全科医生的不易、社区医院工作推进的困难,以及身为“党员医生”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担当。
这次调研,我更加坚定了内心的想法和理想,那就是始终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我认为不仅是医生,目前国内各个行业的走基层工作都有其建设性的优势,但一定是建立在专心专意、踏实肯干、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开展,否则将永远浮在表面,永远解决不了实事,最后与人民群众脱节。故我们要做到学习历史、继往开来,脚踏实地、深入基层,体察社会百态、聆听群众声音,为民众谋福祉、为百姓谋幸福。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祖国医疗事业添砖加瓦,为人民生活幸福保驾护航。
-
@青医-21级-侯可昊 特别特别欣赏师弟的特色 很喜欢听师弟讲话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名好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