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行后感



  • 香港是一个美、小、精、快的城市。第一眼看上去有点老旧,但就像《红楼梦》里所写贾府陈旧用具暗示的是久富。多走几步会觉得香港好小,高楼之间常见空中连廊,或许正因为空间上集中,效率也高。在复古的街道上下左右穿梭,路过各种平平无奇的小店铺,精致美味的小点心就藏在里面,总是给人惊喜。这里的文化氛围像极了北大的“兼容并包”,在海边、天桥下,处处可见乐队、舞蹈,有的人们往荫凉地扔一块野餐垫,这里就出现了家庭聚餐的欢声笑语,在城市中野餐我第一次见;有的白人上一秒还在吃饭,突然拍着手唱起歌,身边人也跟着打节拍合唱;我还看到一处台阶上,路灯下有黑人朋友开始击鼓,就有一群人跟着节奏肆意起舞。一天内亲眼看到这么多“快闪”,也是第一次。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能毫不掩饰地释放自信。走在街上,会有一种“百花齐放”的美;而走出街道,登山入林,就进入了一个静谧自然的世界。香港对待文化的态度让我感动,虽然它并没有多长久的历史,但它重视保护自己的文化。周日家庭聚餐的下午茶习惯、运行上百年至今的叮当车、艺术博物馆汉语文字展、星光大道上被铭刻的我知道或不知道的导演和演员,在这里生活不会太枯燥吧。以前对香港的印象仅仅是一个打工人的天堂,但这次我发现它也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可以给在这里的人以精神富足的生活。

    当然也因为我是一个短期游客,并没有在这里生存的压力,我的体会难免片面。在深入了各种机构,并与前辈们交流沟通之后,我对香港的认识逐渐变得立体起来。我们参观了香港立法会、高等法院和律所,与议员对话、旁听庭审、与大律师近距离聊天;还了解了绿色金融、债券通,参观了金融管理局;我们到北角警署亲手触摸警察真实装备,观看威武可爱的警犬表演,甚至体验了一把“临时拘留”;还去数码港看到了立体种植、机器人、医疗设备等,到科学园观摩了小而精的实验室以及一个房间一个公司的“孵化器”,体验自动驾驶、遥感、与人工智能下棋。“一国两制”下香港是另外一种社会面貌,更加自由也能够稳定发展,法律和金融体系相对完善,科研创新是其正在大力推进的方向。可能最有感觉的还是香港大学吧,地铁出来就已是校园内,下个楼梯就到了港大的食堂,与外面的社会没有边界。有人抱着电脑快速移步、有人在座位上赶着deadline、有人在港大门面拍毕业照,看上去别人家的大学生跟我没有什么不同,但真正聊过天才发现微妙的思维差异,一个更喜欢自由敢想,一个更擅长扎实敢做。

    一开始,我确实有被诱惑到,但客观来讲,我们的行程更偏向于香港光鲜亮丽的一面。我跟先生分享了香港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也和康冠楠师兄聊起国内外的科研环境。先生希望我们有实力有想法能够走向国际,首冲当然是USA,但是一定要补足信息差,确定了就要早做准备;康师傅也建议要认清自己想要的未来,去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发展自己。

    待在医学部久了,我接触到的人是医学专业的大牛老师和同学同事,看的书90%以上也都是专业教材,汲取的人生经验几乎都是医学相关,因此,我的纵向的专业思维可以很好地被充实。更重要的是,我和不同专业的同学、不同领域的精英校友们相处、交流,我的视野再次被横向拓宽,我看到不同社会岗位上的人在做什么样的事情,感知到各个学科不同的气质和关注点,每个人不一样的理想和不一样的生活,感受着思维的巨大跳跃和差异。当我进入临床工作,生活的广度发展受限,深度又没到位,还是很容易“心生不甘”的,但闷头一个人做事难免“有偏”,多多沟通总是好的。

    很感恩,930的足迹可以遍布世界,身在异乡可不为异客;也很幸运,当一扇新的窗户打开时还有“过来人”指导我更全面地认识这个世界,感性地欣赏,理性地选择。希望前方山野辽阔,只管策马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