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一篇article的分享



  • 最近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一篇article,共一第二。在找工作之前终于有了落地的科研产出,给我增添了信心。
    0_1690030618934_53094802-55b6-429d-8a4b-5d3f588b6031-图片.png
    帖子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验和感受。
    1、感谢导师、师兄和一起努力的小伙伴!感谢导师在我做本题的2年多时间内给了非常非常大的支持和努力!感谢已经毕业的孙师兄。题目是师兄想出来的,2年前毕业临走时转交给了我,其后一直给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感谢930伙伴的努力和帮助。16级关艾同学在课题开展期间也做出了不少工作,尤其是在写作和修改方面,一同参与的还有17级王引晗师妹、18级许湘师妹。非常感谢930伙伴!
    2、立题的新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最终的高度(引自我导师的话)。如今看来,这项研究虽有些“简单”的,但是在2年前是相当前沿的,现在也有其新颖之处,所以才能够进入10分的行列。可是我们作为科研方面的“小不点”,如何获得新颖的立题呢?根据我师兄对这些研究的设计,我的体会是:跟踪所在领域的顶刊,足量获取最新进展,然后开展“排列组合”,将顶刊的创新之处“移花接木”。我们在起步阶段或许很难做到大创新,但是保持关注、保持思考,我们是可以做出打动好杂志的小创新的!
    3、不轻言放弃,也不死钻牛角尖。其实如果顺利的话,这篇文章可以在1年前就发表在更好的期刊上。当时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我发现测序准备和结果中一些不严谨、不符合已有研究的细节。如何修改这些细节耗费了我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甚至一度破坏了我的信心,导致课题搁置,甚至想放弃。导师对我讲:你的立意和方向是非常漂亮的,不需要为过多的细节绊住脚步,认准你觉得可行的办法先做下去,跟审稿人过招之后再说吧。是的,究竟是对是错,不还有审稿人嘛!于是我跳过了纠结的那些“细节”,坚持做了下来,最终有了欣慰的结果。做课题时很难不会碰上大大小小的磕绊,其中一些可能是小小的“一叶”,由于我们钻得很深,反而遮住了方向。其实一些可能阻挡前进的细节是审稿人不关注的,或者在你参考的文献已经将其“美化”的。我的体会是,即便在遇到困难、毫无进展的时候,也不要害怕和导师交流。导师对学科有更深的洞见,更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所以其点拨有时真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或者避开某些恼人的“细节”。
    这篇文章章是微生物组相关的,基本是纯生信,几乎没有实验,所以有点属于“万金油”缺乏特色的那一类。技术细节就不在帖子里展开了,正在或者打算开展菌群研究的朋友欢迎联系我一起交流。
    祝930的朋友们临床顺心、科研顺利,大家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