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专访——张健维
-
姓名:张健维
入学年份:2015年
专业方向:肿瘤
毕业去向:深圳肿瘤-放疗科Q:最想对930说的话?
A:在930的日子里,我想说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感谢。
首先最想感谢的是先生。我和先生的缘分起源于我的一次“固执”。当时我刚加930,有一个师兄因故来不了,我就再三在先生的门前请愿当先生的“小拐杖”。先生最后召见了我,我就开始在先生面前大谈我的人生规划(画饼),先生听完后非常热情地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并告诉我说,人生应当是有张有弛的,不要在科研、学业上急功近利,导致在其他方面严重“偏科”。后来我也是在先生的教导下,学会在身体、生活、情感上多方面发展。
后来基本上我每次想倾诉的时候,先生总能有时间倾听。按照我们同步的时间来算的话,先生永远不会让消息过夜。只要他醒着,先生好像就能找个时间来回复我。我知道先生肯定也很忙,但他每次都特意跟我打电话,甚至会聊很久的小事,比如说我暗恋一个女同学,我会向先生请教用哪种修辞写情书,先生就会热心地打电话过来分享他的经验。像先生这种超脱的老者,大概会觉得这种事不足挂齿,但是他还是愿意听我聊很久,听完后还给我很多建议,还帮我联系谁可能有经验能帮助我,这些对我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先生在我找工作时,给了我很多建议。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导当时给了我一个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工作机会,但我心里其实是不想去的,我不希望后半生呆在一个我不太喜欢的科室。但我问过的所有长辈都一致认为,我应该接受这份工作安排。我就怀着这种不甘心,在一个滂沱的雨天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骑车到江边。这时候先生打起了我的电话,了解了起因经过后,先生成为了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的想法的人,先生的教诲很简洁,但却能一语点醒梦中人,让我坚守住自己的本心。后来我也在先生的帮助下,顺利拿到了自己喜欢的科室offer。
其次是特别感谢我在930的师兄师姐们、同学们还有师弟师妹们。我对930的认识,是起源于一个个人的元素的。我其实不是那么坚定的集体主义者,但我对一个个人有很深的感情。对我来说,930是个大框架,只有加上了这些一个个人的元素,才是真正家的感觉。我一直相信,在930集体中间,最重要的不是我们在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和谁一起在做,都是在书写故事,后者是故事的升华之笔。Q:和930的缘分?
A:我的930缘分起源于高嘉翔师兄的一则招新推送,高嘉翔师兄是我的人生标杆,我就是慢慢学着高嘉翔师兄的轨迹,从基础转临床,再加入了930,在930积极工作,并有幸认识了菱忆、丽媛(我们铁三角),还有其他家人们。
菱忆、丽媛是930最吸引我的几个人,彼此都互相认可对方的人格,因此我们之间无所不谈。我和菱忆是不约而同地同时参加了930(其实之前就经常不约而同地参加一些活动),后面菱忆充分发挥了她的领导才能,开始组织各种活动,我就给她捧场。我当时在英语组,也经常把菱忆和丽媛拉过去参加活动,就这样有一个良性循环,彼此的关系越来越好,和930的关系也越来越深。我加入930的时候是个小社恐,但只要有她们参加的活动,我都会很乐意参加。疫情那会,大概大四大五吧,我陷入了一段“疏离期”,开始自我怀疑、封闭自我,把自己变成一个茧。那个时候菱忆和丽媛就老来找我参加活动,也会打电话交流,把我从疏离的轨道上重新拽回来。我会掩饰自己的心态问题,幸运的是,每次我有所掩饰的时候,都能被先生、菱忆和丽媛发现。他们是照在我那个茧的裂缝上面的光。没有他们,我不知道我会在那个茧里面沉沦多久。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又重新归队了。
选科的时候,我在心内和肿瘤两个科室间徘徊。张瑞涛师兄当时给了我很大帮助。作为三院心内的元老级人物,他就奋力地告诉我心内科没有前途(doge)我根据张瑞涛师兄的分享,觉得心内那种不停的急诊手术、冠脉造影的工作方式确实不一定适合我。我当时也和13级肿瘤的谢通师兄聊过,听他介绍肿瘤是个好方向,再加上先生的引导和其他师兄师姐的经验,我就心里有了个答案吧。后来选了肿瘤科,越干到后面,越觉得张瑞涛师兄讲的是对的,心内科确实越来越没前途了(doge)。现在回头看我当时的选科,可能不算很成功,但至少不失败。
刚接手930英语组时,我是抱着“英语组不应该只是闲聊,要配备各种学术活动”的想法的,所以可能比较push,有时会把一套特别严格的指令要求大家去做。虽然如此吧,当时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都很积极地配合我,在我发起号召的时候给我很多的鼓励。这让我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我想做这个事,大家会一起来帮我做。到了后面,我也越来越觉得英语组就应该是一个大家唠嗑的地(笑)就是它的情感价值是远超学术价值的,当然学术价值肯定可以有。每次英语角的15分钟过后,大家不约而同转向八卦的前线。当时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甚至一些校友也都会来参加英语角的活动。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温暖。英语角不仅是提升英语,更让我们熟络起来。有了我们熟络的一个个小组,才慢慢组成了熟络的大家,才有了我们930这个大集体。Q:在930的收获?
A:930对我的帮助有两个层次。基本的一个帮助,就像丽媛说的,930能成为我们精神的后花园,能给我们一种归属感,就像放学后的小朋友可以肆无忌惮地表现自己的一切,就像战士可以卸下盔甲展现自己柔软的一面。930带给我的归属感,可能仅次于我家庭给我的归属感,甚至比我家庭还强,因为我家庭没法在专业知识和思想共鸣上能够有这么多人一直跟我分享和交流,所以930真的是和我亲情上的家并列的那么一个家。
930对我更深的帮助,是我在麻烦了很多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后慢慢体会到的。930带给我的是一个传递需要感和被需要感的故事。无论是学术上、专业上、还是情感上的求助,需要感和被需要感让我们的感情熟络起来,让我们构成了一个个故事。
在930,开启的第一段故事叫“需要感”。是师兄师姐的大手,拉着我们这些小菜鸟的小手。对我来说,就是瑞涛师兄带我写的第一篇SCI,是孟老大、宋攀师兄和康师傅对我的科研指导。一开始我不理解,因为按照功利主义的分析,这完全是一个利他行为,在国内大学越来越利己化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这么一群人会愿意不计回报地向你提供援手。但我后来慢慢想明白了,因为我可能也是这种人。我虽然看上去可能有点高冷,但其实很在意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我愿意被别人需要,愿意去提供这个援手。这种人往往有这么一个共性的特点,会有一定的被需要感,这样的人居多了,就会把这个集体的张力拉得越来越大,就会吸引越来越多有同样特质的人参加,然后这样一群人就可以抱团取暖。(当然,这种被需要感肯定是建立在认同930这个家的框架之上的)我在一段最难熬的时间里,想到那些一心想为我好的人,那些关照我、关心我、鼓励我的人,就会觉得不能辜负他们希望,我就通过这个信念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时间。在930,我们都是要“打群架”的,不能单打独斗,一定要和大家共同吃喝和奋进,一定要在大家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自己的帮助,这可能就是我最大的价值和收获吧。
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也慢慢积累了一定的能力,成长为一个大手。我也能为其他人撑伞了,这个撑伞的过程很幸福,因为我也淋过雨,也淌过水,我知道雨有多凉,水有多冷。所以我会希望能把自己的一点经验交给自己的师弟师妹,去帮他们在雨中撑伞,在河上搭桥。让他们稍微少走一点弯路,稍微更好一点。这也是我加入930后不愿放弃的理由,因为我在930里接收到太多太多的帮助,我肩负着师兄师姐们对我的帮助,肩负着很多温暖,要传递给后来的师弟师妹们,而后来的师弟师妹们也能怀揣着这份温暖,带给更后来的师弟师妹,这是我在930感受最深的羁绊。Q:怎么看待个体的羁绊(和某个成员)与集体的羁绊(和930大家庭)之间的联系?
A:有段时间我们策略组经常在一起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来参加英语角这种活动,但一到春秋游就频频放鸽子。一开始我们就把它归于,大家都想卷。后面一想,其实深层因素是这个集体的凝聚力不这么够。对于930举办的非功利性活动,最大的核心因素其实是这个活动里有没有吸引你的人。集体是由一个个人作为小元素构建的,在这个集体中间如果有很多吸引的人的话,你自然会来参加。比如我们铁三角感情很深,就会愿意一起来参加这些集体活动。此后我们就开始把铁三角慢慢地开始扩大,包括后面的剑秋、冶君、崇衫、经纬、一心等一批人,把大家都聚拢起来。因为我们知道,光靠一些功利性的活动(称之为虚伪的假象),没法撑起这个集体。我们想做的,是让930成为大家一辈子的一个回忆,在930收获一辈子的情谊,大家在晚年想起来都会咧嘴笑的那种感觉。这肯定是建立在这种情感维系的小事上,大家一起去奋斗,同时也要放松,一起浪,一起快乐。
Q:对小同学的建议?
A:其实就是多参加活动。比如跟着师兄师姐做科研,就是在相当于你们是一个小team。一个team需要一张一弛,往往是奋斗了一段再放松一段,是最能加深这个团队感情的,他们就真的是同甘共苦了。有些人可能只能同甘,或者只能同苦,这种关系是不坚固的。
我们要好好抓紧大学这段最纯粹的关系的时光,以后的关系可能都是建立在一些利益之上的。作为小同学,你们不需要为组织提供太多的什么价值,因为你们暂时可能确实提供不了。然后你们就攒着一股自己从师兄师姐那里得到的收获和经验,然后对着比你们更小的那一代。就可以开始大手拉小手了。每个人都是被大手拉过的。在你是小手的时候,你不需要为大手去遮风挡雨,不需要为大手去承载什么,大手会帮你搞定一切,你只需要在你需要的时候。向大手表达自己的诉求,沟通双方的感情。然后你默默的把大手对你的温暖,对你的好,传递给比你更小的小手。不要怯于向师兄师姐求助。在你张不开求助别人的口的时候,你要这么想,人们往往会在接二连三的帮助同一个人,或者说,越帮助你,别人越喜欢你。
(根据访谈稿及毕业典礼演讲辞整理)
-
@北医-15级-徐菱忆 哈哈哈!我也发现了,这就是维维的毕业生发言稿,但是也是情真意切,说的很对!
-
这不是你的毕业典礼发言稿么哈哈哈,被我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