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广州到香港,我与先生——王茵
-
加入930时,常听师兄师姐与先生的故事。疫情原因,很久没有见面的校友会、也少了很多听故事的机会。我与先生相熟4年,故事从先生帮助我考研调剂上岸开始,到今天拿到博士录取通知,谨此文纪念。也愿我写出我眼中的先生,能帮助师弟师妹们走近先生、了解930,我想这是这个新栏目的初衷之一。
从广州南方医,到要启程去香港,与其说是申博的半年,不如说是一步步来。先生先教我,怎么变成爱学习的人,再陪我变为相信自己能学成的人,最后,怎么变成被他人认可的人。
一是做人,戒骄戒躁。
研究生入学后,先生对我说,我担心你几点,坐不下来、太享受生活,这样研究做不好、医生也做不好。我问,那要怎么办。先生说,安下心来,带着临床的思维去看微观的世界,你要做出来一点成果,不要只做看起来不错的花瓶。
新环境是一个改变的契机,氛围也会感染人。我来到广州的一年,也正好有来自西交、兰大的小伙伴读硕、我们青医的大珊师姐来读博,由先生认定、早一年来到广州的阿康师兄统筹,组成了“广州930在校生小分队”,吃吃喝喝,也聊课题,优秀且积极向上的大家也让我有了“坐标系”。就慢慢沉下心、走进科研之路。期间先生总会主动打电话问我怎么样。有时我在实验间隙编辑给先生的消息、长长一段总才写到一半、存在草稿箱等隔天写时,先生的电话就打过来,总是晚上10点半。我不好意思说最近太忙,先生说我知道的,我知道你很辛苦,我打给你就好。不要熬夜,早点回去。
有天次日上午要用的实验样品出了问题,晚上临出实验室前发现了,咬着牙熬了通宵重新制备了样品,清晨回宿舍洗漱时跟先生讲了这件事,还记得先生跟我说,“这不是我以前认识的王茵了,这王茵长大了,长得挺好,我特别开心”。
我也质疑过自己。十分难过的时候问先生,您为什么觉得我可以,我很努力了,但是我不行。先生说,小姑娘,你想想自己大学五年都去干什么了,帐总是要还的,沉下心,慢慢来。砖要一点一点的砌。你可以的。先生总是能很快的了解一个人、摸清ta的性格和弱点,给出客观中肯又针对性的建议。但也是因为先生喜欢针对个人情况具体分析,不熟的人,他常不做出评价。这就体现出了解的重要性。
从此之后我就不太爱质疑自己。很多事就要花那么长时间,至少很多事我就要花那么长时间。英文很烂的我,托福考了三次,但过程中我一直觉得自己可以。就真的可以。
路走的过去的。二是做事,目标准确。
先生常会给大家制定目标,文章多少篇、英文多少分,不然免谈、免聊。标准很高,但是我很清楚,他要的是“一击即中”的效果。不要百转千回幸运上岸,要的是“我够格,我想要去这里,那我瞄准,啪的一下,我可以”。
给我的标准是“8分的文章、100分的托福”。
对于文章,研二下学期知道硕导大概率没有名额,先生说,“你能不能做出来一篇8分的文章,要研三毕业前、一月份发出来,然后申请下半年的博士名额”。我问,“分数虚高的文章可以吗”。他说,“不管,我只管8分”。我说好。通过课题组和材料专业合作,研三上半年时大家都已经做完了毕业题目时,我在开新的题。做到毕业后终于做完了。合格。
对于英文,如上所述,最后一次考了94分。广州当时因为疫情,所有考场都关掉了,再约不到下一场,再去就只能提前一周去别的地方隔离。先生说,这个分数不拖后腿,祝你顺利。结果是ddl前一个月开始联系导师,一共发了13封邮件、收到了5个邀面回复,种种原因最终3场面试。我想这说明这个标准是该要达到的,这个效果也是他要的。
先生常说要沉住气、花功夫。他在意一些标准,但也有些大家关注的点他并不在意。比如觉得你的条件不够,会建议你等一年再申请。我自我评价没办法在当年搞定,就选择了gap一年申请。会慌张,但大部分时候是坚定的。有明确的、应该达成的目标要做,一步步来,就不慌。三是决定,知己知彼。
如上,先生喜欢给出个体化的建议。与先生谈事情,要告诉先生,你目前的情况、你的目标,或者加上你个人的选项,这才能达到针对性的效果。
申博时我跟先生讲了我的科研情况、我想要留在广州工作,我已经不能gap一年后在组内读博,我是否应该在国内泛申请。先生直说,你去找我们在香港的人问香港读博的事情,问清楚我们再聊。就这么定了下来。事后先生提到说,每个人我会给ta不一样的建议,国内有国内的玩法、香港和国外各有各的玩法,我了解你,我不想你在国内因为一些小事没有留意就被限制。
这算是先生的“知我”。先生是全球化的人,对各国家、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做事规矩都极了解,也对各领域的最新进展十分了解。比如当我面临导师选择,他会通过从研究方向的前景、教授的教育背景、文章对人的行事风格进行推断,从而得出对教授们的判断,建议我选择了一位多年欧洲科研训练、与我原来的研究方向不十分相关领域的教授,因为“喜欢他的经历,喜欢他的履历,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先生也很心细,会出主意让我圣诞节买实体的贺卡邮给教授,嫌弃我英文烂、讲不清话,也会叮嘱我可以附一封中文的信在里面。
与导师的接触中也感受到了“欧洲的实干风格”,先生的“贺卡袭击”也得到了教授的真诚回复。
这是先生的“知彼”。从填完申请系统到正式拿到offer,有2多个月的时间。我没有再申请其他phd就读机会,因为我觉得已经答应了教授,再去找其他路子是不好的。有一定的信心,但说不忐忑是假的。
不过先生非常笃定,我申请后第二天以及很多次,四处跟人宣扬我要去港大(930最大的大喇叭,哈哈)!
知己知彼,就是先生的底气。不得不感慨一声,先生识人知物的厉害。申博的故事就讲到这里。还记得有次,先生拉上我和一个师妹通话时说,“如果我在王茵本科时就认识王茵,我不会让她硕士只能读南方医院的。”我在电话那头很臭屁的点头。当然我和先生一样很遗憾。我也希望读到这里的大家,都能早一点让先生知道你,希望你们有很有趣、也很精彩的故事。让每个想要当医生的孩子能穿3件袍子、一起变成很棒的人,是这位可爱的朋友的最大心愿。
不过没关系啦,什么时候都不晚。就像他还说,“读上港大是你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吗”。当然不是啦,人生该有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像是有师兄入职后会连续有两篇顶刊的好消息、像是青医的师妹也可以在保研时被top老板一眼看中拿到offer。930处处有别人看起来的“奇迹”。
我之前常听到有人说,认识先生、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我当时不懂、也无法理解,现在我也想说,有这么一个人,真的会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改变你的轨迹,改变你。认识先生是每个人的幸运。
最后,看到这里的师弟师妹,再容我多讲一段与先生的初相处。与先生前2年的相处并未给先生留下印象,流水账式的汇报最近的学业繁忙、讲自己的改过自新,这种做法应该被杜绝。从自己的经历、特点、目标讲起,从一步步在930内的互动、付出做起,先生才会了解这个人,才能对每个人讲每个人的事情。
加上一些互动中出现的问题,先生会对这个人有不理解,这是很多人与我一样面对的问题。不做无谓的解释,坦诚、直接、尊重的打开心扉,讲出你的初衷,让先生理解你的想法,或者直接改变。
希望大家在930玩的愉快。先生说,随便你,想写什么都可以。
这是我想说的故事。抛砖引玉,期待大家的好消息,期待大家的故事。
-
@广东-青医-14级-王茵 恭喜王茵,一路侧面见证大家的成长和进度,由衷的为你们高兴。
-
好感动呀,930有很多的“奇迹”,但这并不是奇迹是我们一起努力的成果,小学妹也很期待和大家一起创造更多的“奇迹”
-
师姐的故事娓娓道来,虽未谋面,但可以感受到师姐对930的热爱。师姐对我们与先生的建议值得细细品味并践行!
-
@广东-青医-14级-王茵 再次恭喜茵姐啊!师姐这一路真的不容易,苦尽甘来!
-
@广东-青医-14级-王茵 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师姐的真诚与感动,同时也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先生作为人生导师的魅力
-
师姐真的好厉害啊,看完感触良多,被你的上升经历惊到,也羡慕你与先生之间的故事。
希望有机会能认识师姐。
祝好
-
之前总是听先生提到师姐,当时也就觉得好厉害,看了师姐的小作文感觉很感动,有一种给黑白画上了色的美丽。
-
@兰大-13-沈克非 @西交-15级-雷浩 @西交14级李哲 @西交20张熙 @西交21级冷昊泽 @贵医20级刘宇航 @青医-18级-于海红 谢谢大家
继续一起加油哦!
-
恭喜师姐呀!师姐真的很优秀很用心,师姐和先生之前的故事令人动容,向师姐学习!
-
师姐好厉害哇,希望可以像师姐一样一步步向自己的目标看齐~
-
芜湖芜湖!师姐真棒!!希望在师姐的带领下,我也可以快快成长、拿出成果!师姐我们一起加油加油!!!
-
热情的茵茵,每次见面都能被她向上的精神感染,然后期待下一次见面。预祝香港生活、科研都顺顺利利,继续开心~
-
恭喜师姐!历尽万难,终于得偿所愿,师姐的经验我们会转发给各个基地,积极学习的!!
-
@广东-青医-14级-王茵 恭喜师姐!茵茵姐的文字一如既往的极具吸引力~
-
@广东-青医-14级-王茵 恭喜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