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从生信开端到团队的个人经验分享
-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生信组的开始和发展历程,这里主要分享几个关键节点。
2019年9月加入930,我记得第一次知道生物信息学这个概念就是在930的博客中有一个生信板块,感觉蛮有兴趣的,就开始自己去搜资料了解,看了大量的乱七八糟的生物信息学的内容,当时还联系到了远在美国留学的刘旭师兄去问问题,现在看来师兄好有耐心哈哈。不久和药学院的带小课的老师聊天,她发给了我第一篇生信的套路文章,仔细看了后发现就这么简单嘛,点点数据库就能出文章,这也是坚定我继续往下学的信心吧,也是我第一个合作的老师,带我各种作图,文章,投稿细节的老师,所以一直怀有感恩之心,现在也保持一些合作。
2019年底的寒假,高欢师姐非常耐心的回答我的各种小白问题,带我差不多用了一天时间做出了第一个生信的图(差异基因的火山图),这时候我和臧淇娟在一起学生信做大创了。
2020年暑假,正式算是我们两个开始实践,我也写下了第一篇和药学院老师的文章。开学初,我们形成了三人组(加上邢梓轩),号称“930三人扛把子组合”。也就是我们三个,一起合作完成了好几篇文章。
2020年底寒假,19级新人加入930,带上了李湘,冷婧和邢梓轩,开始了帮带之路。
2021年,我们发展很快,新人也写出来文章,随着20级的加入,我们进一步扩大规模,更多人开始接触生信。
(插入)21年我在刘旭师兄介绍下结识刚刚回国任教的老师,开启了生信结合基础的课题之路,学到很多。
2022年,传帮带基本上建立,虽然比较涣散不是很固定,但是有问题有人解答,也有新人有产出。
2022下半年,开始在邢梓轩和邢梓轩的开创下,我们加入了孟德尔随机化和nhanes临床数据库的路线。
从开始到现在,930的各个方面年级的师兄师姐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对我而言,刚刚进入930的第一次病例讨论结束的电梯上,何珂师姐邀请我加入她们的实验小组,这使得我融入930更快,也认识到了更多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这个节点非常重要。
生信组的发展,大家群策群力,都付出了很多才能到现在的规模!!感谢的话太多了,细节和故事也很多,以后有机会再分享更多故事,再分享几点经验。
1.需要很大的动力和激情去做,尤其是新人,师兄师姐不止带一个人,很多时候不能面面俱到的盯住。正如先生经常说的:“主动才会有故事”
2.第一个课题最好自己一个人负责,这样可以锻炼很多,和带自己的师兄师姐当co一作。后面可以两三个人一起,做更好的课题设计
3.随时代发展而变化,比如现在都要补实验才能发的话,我们就积极联系各种合适的校友或者医院的老师去帮我们出钱补实验当通讯作者。如果是高年级师兄师姐补实验,做的实验多的情况下师兄师姐应该做co一作的第一。
4.大概掌握生信常用技能后,积极寻找合适的基础课题实验组去加入,慢慢规避套路化生信文章的影子,加入基础的逻辑思路去设计课题。
5.去学习临床研究的东西,如果能达到“生信,基础,临床”大满贯,足以当然需要的时间很长,本科主做生信,硕士主做临床,博士主做基础,这样的时间规划可能合理吧。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目前也是水平有限,还在学习中,欢迎大家一起交流进步!
-
@西交-15级-雷浩 浩哥也付出很多!!继续做大做强
-
少波在西交做出的生信帮教带模式,一路走来,历程艰辛,痛并快乐着!我们都看在眼里,也感恩于心!930的魅力就在越参与、越成长、越愿意付出,良性循环,无穷无尽!fighting!!!
-
有笔误hh,复制粘贴的锅
2020年底寒假,19级新人加入930,带上了李湘,冷婧和刘颜宾,开始了帮带之路。
2022下半年,开始在邢梓轩,刘颜宾,雷浩的开创下,我们加入了孟德尔随机化和nhanes临床数据库的路线。
之后这边生信组组长我会交给刘颜宾,做大做强,再创辉煌!